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终于9O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寓有意义的历史沧桑,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面对未来美丽的城市,这里的来龙去脉,属于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
这个项目由当时尚在初创阶段的广州土人承担施工任务。面对一个经典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他们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本着同样的目标,工程与设计人员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又相互征服,其中的诸多事件,使贯彻土人理念的路程充满历史意义,甚至就像作品本身一样,最终成为土人发展史上永远的经典。
我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就是对土地的设计、中国目前面临的危机,最大的危机就是人跟土地不和谐关系的危机。这种人地关系危机就需要景观设计师来解决,因为景观设计师唯一的职业要求就是要接受关于土地系统和自然生态的训练,生物过程的训练,同时又要接受关于人造城市建筑景观的训练,只有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土地才能完整地得以设计,任何其他的专业,无论是自然科学和工程都没有如此专业的指向。
回到土地,必须回到土地的全部,必须认识到土地是美,土地是栖居地,土地是生命的系统,土地是故事和历史的符号土地是值得敬畏的神。回到土地的全部至少应该包含这五个方面。
第一,土地本身是美的,美是无价的。这是陶渊明式的美,这是劳动者的美,这是青藏高原土地的美,这是高原上收获的美;云南的甘蔗地,都是美的。为什么非得从香港运来花卉?为什么要从尼泊尔运来雪松?难道甘蔗林不是美吗?芦苇不是美吗?所以回到土地就是要重新认识土地的美,甘蔗地的美,有了这些美才有艺术。
第二,要认识到土地是栖居地,是人的家园,土地是家园,它是人与自然的烙印,家的含义就是在天地之中定位,人认同于、适应于这块土地,这就是家园的含义。由于跟土地的关系,才有我们的生活,才有艺术,才有语言,才有意识。青藏高原打阿嘎土屋顶的人们,唱着歌;收获的人们在一起劳作、收割;丽江的人在跟水发生关系,没有与土地和劳动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土地的美,华北地区的劳动,种庄稼也是美,为了在土地中定位,我们发明了罗盘用来看风水;为了定位,为了寻找自己人生的方向,西藏的一个喇嘛可以花3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从青藏边缘地方爬到布达拉宫,这就是人跟土地的认同与归属关系。
第三,回到土地的生命系统。土地上的水、林木、建筑、城市和一切人的活动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必须整体设计。
第四,土地是符号。土地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山岗、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历史的含义,要阅读它,所以土地是符号,为了阅读土地的符号,设计师必须投入到土地中,投入土地的怀抱,回到土地就要阅读土地,哪怕是土地上面的沟沟沿沿。所以土地需要去品位,去体验。
第五,回到土地就是要回到对土地是神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信仰,但是最根本的信仰是什么?对土地的信仰。不要糟蹋了脚下的土地,这是土地作为神的意义,有了土地之神的定位以后,哪怕房子盖得再差也充满了安详和喜悦。现在房地产的会所盖得够豪华了,但是有多少人说找到了家的感觉,至少我没有。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有着给老虎盖的宫殿,我每次去看这只老虎都是病怏怏的,都是一只病猫,为什么?宫殿不适合老虎住,你要是给它盖片森林就好了,因为森林才是它的家。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相信你已经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是:真即是美。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然而时间不是困兽,只是拉住旧水塔和她玻璃新衣的柔和的手,如同岐江粼粼的水波。
入夜,灯塔照耀岐江和城市,也照亮自己里面那黑洞洞的过往时间。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在地球上每天都有物种消失的今天,乡土植物对城市变得日益重要。野草本不自美,但人的设计会让它们美不胜收。珍惜它们吧!从它们的乡土与朴实中发掘美。这种美是大自然纯真的美,也是人类关于生命的道德与伦理的升华。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项目名称:中山岐江公园
建设规模:11公顷
设计时间:1999年6月~2001年10月
建成时间:2001年10月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施工监理: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特色: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
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作者简介: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致力于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完成了8部著作、5部译著,100多篇科学论文获得两项国家基金支持,他主持完成了50多项大型城市设计项目,其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包括2002年度全美景观设计奖,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2003年,他主持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设计入选优秀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