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论文查询 > 《呼啸山庄》中的不一与整一

《呼啸山庄》中的不一与整一_在线论文查询


《呼啸山庄》中的不一与整一

    摘要:《呼啸山庄》因其罕见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难解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那狂风暴雨的爱和撕心裂肺的怨交织在一起;家常之爱和超人世之爱构成一幅黑白分明的画卷:常遭北风肆虐的呼啸山庄和静若死水的画眉山庄形成强烈的对照;双重人格奇特地集于人物一身。这众多的“不一”:山庄和田庄两个“世界”的不一;爱和怨的不一;家常之爱和超人世之爱的不一;双重人格的不一等等;却共同构成了艾米莉的“整一”的艺术世界和主题思想:爱是不可征服的,爱最终能征服恨,从而达成和谐。
    关键词:《呼啸山庄》;不一整一;主题思想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它于1848年出版时。评论家的一些人斥之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尽管这部小说给人晦涩、阴暗,压抑和死亡恐怖的感觉,但在这压抑和恐怖气息后,我们却可窥见闪烁其间的爱的光芒。是爱让两个异质的世界,两种相互排斥的爱,爱与恨,和相互冲突的“我”与“另一个我”这四对矛盾奇特地统一起来,构出了一个“整一”的艺术世界和主题思想:爱是不可征服的,爱最终会战胜一切,达成和谐。
    一、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个世界的不一与整一
    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多以人口密集的城市为背景,而《呼啸山庄》别开生面已封闭的英格兰北部的高地为特定的环境。这是一个自足的小世界,而这个小世界又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微观世界一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构成。作者用她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一般的语言描
    绘了两个微观世界。呼啸山庄终年狂风大作,正如“呼啸”一词所表明的,它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山庄的住户是农民,他们和山庄一样都是“风暴”的产物。他们常常遭遇强烈情感的撕扯,暴力是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方式。然而。这看似荒凉的山庄。却充满这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尽管这种生命力是原始的,野性的和具有异教精神的。而画眉山庄却处于相对背缝的园林地带,其房屋结构好内部摆设都美丽优雅的多。田庄的人也不是农民,而是乡绅,他们有佃户,因而享有相当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他们和田庄一样是“宁静”的产物。但这样的宁静中缺乏生气,让人感到压抑。
    小说中的“风暴”和“宁静”分别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人们生存状态的两极。当这两极遭遇时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冲突的过程也是不断地交汇和融合的过程,双方逐渐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使原来失衡状态得以恢复,最后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呼啸山庄》反应的就是这一由失衡走向平衡,从而使这两个世界得以“整一”的过程。凯瑟琳可以说是这两个世界假设桥梁的第一人,她和埃德加的婚姻使得粗狂阴沉的呼啸山庄和优美安逸的画眉山庄有了联系,但是埃德加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凯瑟琳对狂野激情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无法成功地把这两个世界统一起来,于是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到了第二代人小凯蒂身上。
    小凯蒂既有埃德加的恻隐之心也有她母亲桀骜不驯,活泼好动的性格,这就使山庄和田庄的最后的统一成为可能。她的激情的性格和慈悲的心被希思克里夫利用使得她陷入悲剧的婚姻和困境,但同样是这些性格吸引了和滋润了她的野蛮但心地善良的表兄哈里顿。Yocum称赞她“不仅改造了制造出苦涩果实的恶劣环境,也驯服了被野化的哈里顿,是他开始回归文明并茁壮成长。”在33章中,他们拔掉了呼啸山庄的黑醋栗树,并开辟了一块新地种上了从田庄移来的花草,这标志这两个世界的融合。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闪烁着地狱之火的山庄被鲜花和小凯蒂的清新柔情所融化。
    最终,小凯蒂和哈里顿用爱的力量战胜了有恨构织的层层障碍,用人世间真挚的爱使暴君的木杖上开满了玫瑰,使爱重回人间。他们幸福的结合是这两个世界终于统一起来,也雄辩地证明了:爱能融化一切隔阂和差异,爱是不可征服的。是爱最终使这两个异质的世界化为了“整一”、“有机的一体”。
    二、因爱生怨,以怨示爱一爱与怨的“不一”和“整一”
    整部小说是围绕着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的故事展开的。这部小说有四层。第一层介绍了他们小时候在同辛德雷共同斗争中相互支持,关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继而萌发了至死不渝的爱情。第二层描述了凯瑟琳的背叛,直至在爱与恨中死去。第三部分讲述了希思克里夫的复仇。最后一层叙述了希思克里夫的在达到复仇后却日渐空虚,在渴望与凯瑟琳在另一个世界结合的愿望中死去。可以说,从始至终他们的关系始终弥漫这爱与恨的火焰。开始的爱是美好。真挚的,凯瑟琳把希思克里夫看作是自己的存在,而希思克里夫把她看作是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但是现实和阶级的差异使凯瑟琳背叛了他们的爱情,从此双方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怨恨之中。爱愈深,恨愈切。最真的快乐和最深的痛都源自爱。希思克里夫的恨和报复都源于对凯瑟琳的爱,而凯瑟琳的恨源于对希思克里夫的爱的无法结合和不被理解。面对相爱却不能爱的绝境,他们共同选择了荒蛮而原始的方式一折磨自己也折磨对方一来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在第15章他们临别时。强调彼此不可分离,另一方面有发誓要折磨对方直至能在死亡中永远相聚。但是,怨恨和争吵只是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之间表达苦难爱情的特殊方式。尽管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物质世界,他们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他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相互以对方为自己的存在。他们因爱生怨,以怨示爱,但最终是爱战胜了怨,是爱的力量把“爱与怨”这一对矛盾奇特地在他们身上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了爱与怨的整一。
    三、世俗之爱和超人世之爱-两种爱情模式的不一与整一
    “爱情既合乎理性不合乎理性,即使出于本能又受到思想的鼓舞,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它把人的许多方面结合起来。”这说明爱情的动机是复杂的。在复杂的动机驱使下爱情就会呈现出色彩缤纷的样式。而艾米丽为我们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一家常之爱和超人世之爱。
    开始时,小时候的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是不受社会世俗所毒深的,他们的爱是基于很深的理解和共同的相似性的。她爱他“可不是因为他长的俊俏,而是因为他比我更是自个儿。不管咱们的灵魂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他和我是同一个料子。”而希思克里夫对凯瑟琳的爱更是强烈,持久不变,即使受到凯瑟琳的鄙视,三年后回来依然渴望占有凯瑟琳的爱,他们为了得到彼此的爱,相互折磨,渴望能在另一个世界合为一体。Cecil称他们的爱为“无性差别的,他们的爱就像月亮对潮汐、磁铁对铁的吸引是一种自然吸引力,但是其中爱恨交织”这是一种超越了社会地位,道德,伦理,肉体等任何世俗观念的爱。它成了对自我和灵魂的追寻,是一种超人世的爱。
    然而,在19世纪的英国,爱情和婚姻是以金钱和地位为基础的,等级观念特别严重。尽管凯瑟琳粗野狂放,对希思克里夫的爱很执着,也还是逃脱不了她所在的阶级的世俗观念。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被画眉山庄舒适的生活和埃德加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强烈的吸引着,成了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她爱他是因为“…我会成为这儿这一带最尊贵的女人,嫁给这样的一个丈夫,我会感到得意的。”而埃德加娶凯瑟琳是因为她是这一带最美的姑娘,娶了她,会让他感到骄傲的。他对她的爱是平静的。带有责任的爱,家常之爱。而因爱是自私的,排他的,所以这三人之间的两种爱在现实是不能共存的。他们因爱而相继步入黄泉。最后艾米莉以三个坟墓紧挨着收尾,是不是向我们传达世俗之爱和超人世之爱是可以并存的呢?
    然而,艾米莉不刻画了凯瑟琳与希思克里夫之间超自然激情的爱和凯瑟琳和埃德加的世俗之爱,还探讨了“爱与人性”的关系,强调了其必然性,既两种自然力冲突后达到的平静和谐,就像自然界中所有的循环过程一样。小凯蒂与哈里顿的相爱,像一道灿烂的阳光照耀大地。原始的本性演化为宽容的社会,早期的无差别的,毫不妥协的激情转变为成年人的爱与婚姻。这也暗示人们,生命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过程,生命最终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在《呼啸山庄》中,爱情模式的不一使世界充满痛苦、折磨,而后因爱的整一回归,使世界充满阳光希望,我们可以说,小凯蒂与哈里顿之间的爱情是凯瑟琳与埃德加世俗之爱和凯瑟琳与希思克里夫超人世之爱融合与延续,这爱的延续,象征着人类美好的希望和前景。
    四、“我”与“另一个我”-双重人格的不一与整一
    小说中爱与怨的不一,不同爱情模式的不一归根到底是由人物的不一的双重人格所决定的。性格美的和谐,并不是性格的单一化,而是性格的变化、差异、丰富性、复杂性的对立统一”具有这种丰富复杂、复杂性格的人物才是完整的有机生命体。而凯瑟琳和希思克里夫的这种双重性格尤其明显。
    凯瑟琳任性、彪悍,同山庄一样有一种粗犷美。但从画眉山庄归来后却过起双重生活,在山庄的家中,她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讲礼节,而她一到田庄或埃德加到来时,她又尽量作出优雅淑女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Mackay曾说“维多利亚时期的自我意识常受固于社会和其期望值的评价。对维多利亚是的人来说,身份是关乎道德和社会的,知道和发现一个人在道德一社会体系中的正确位置,是每个维多利亚时的人所追究的目标。”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自我是脱离不开它的影响的,凯瑟琳也不例外。受身边人和世俗的影响,她从一个野性的女孩长为外表端庄的女士,以期能得到别人的敬重。随着这种转变,她也越来越来远离她真实的自我。当希思克里夫三年后神秘回来时,她那被压抑的野性重新被激醒。两种性格的激撞,最终把她送人了坟墓。
    而希思克里夫性格倔强。行为粗野,手段残忍,是一种恶魔式的人物。神秘消失三年后。当在出现时显得成熟起来,“但是在深陷的眼窝里和充满黑色火焰的双眼里隐藏着驯化一半的凶残,但是被抑制住了。他的举止甚至可以说是庄重,安全没有了过去的粗野。”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其真正的天性并没有变,并随时准备撕下这文明的伪装。在开始的一系列报复中,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快感,但同时也备受着人格的分裂。一方面,他为了报复,不停地扭曲自己的灵魂,以让自己不忘复仇计划。另一方面,他对凯瑟琳的爱让他忠于自己。同时又备受对凯瑟琳的思念的折磨。复仇成功的他感到的是莫大的空虚,他从小凯蒂和哈里顿身上似乎看到了他和凯瑟琳的影子,在凯瑟琳的召唤下,他以绝食的方式实现了他和自我的统一。
    爱最终以死亡的方式把两个自我分裂的双重人格的一对合为了一体,对他们来说,拥抱死亡,也就同时拥抱了爱,在那个世界他们会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给养一以彼此为给养,从而达到了双重人格的“整一”。
    五、结语与启示
    艾米莉·勃朗特通过这众多的不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真切的世界一世界的万物无时都有相互对立的两面在不停地碰撞和冲突,而冲突的过程就是交汇和融合的过程,对立不一的两方会最终达成平衡和整一。这一思想正反映了艾米莉的自然哲学观,cecd把艾米莉的哲学观概括为两点:“第一,整个宇宙,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精神的、肉体的,都是现存精神原则的体现一一方面可成为暴风雨原则,即是苛刻的,无情的,野生的动态的;另一方面是平静原则,即是温柔的,仁慈的,被动的,温和的。第二。尽管他们有明显的对立。但却不冲突。他们是和谐的组成体。”cecil还称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整个宇宙按着一个自然和谐被破坏又被重建之路发展的。而这一自然和谐重建的过程是通过爱来实现的。爱使一个严酷冰冷的世界和一个无生机的世界合为整一,使爱和恨化为爱的整一,使家常之爱和超人世之爱达成和谐。使“我”与“另一个我”化为一体。以此,艾米莉向我们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爱是强大的,爱使复仇,争吵。恨消融,最终带来了一个和谐、生机的、希望的世界。




文字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