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论文查询 >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转变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转变_在线论文查询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转变

    [摘 要] 新的形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新的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五个转变: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在体制和机制上,从简单工作到建立健全互动开放工作系统的转变;在成效上,从短期效应到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Abstract:New concepts should be set up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n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five transformations: which are the transformations of values from the narrow field of vision to re-exam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key work from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to the actual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purpose from “know” to “do”;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from simple work to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teractive open system;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short term effect to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is process, an interaction of theoretical study with practical work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纵向和国际与社会经济的现实性和联系的广泛性、关联性出发,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挑战的适应和回答。为此,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新观念,找到新思路,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本位走向集体本位,从关注自身到国家以至国际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身心共同发展,知识和能力共同进步,思想和政治意识逐渐成熟,学识和思想道德共同养成的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1]从整体角度看,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们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对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具有深远影响。从个体角度看,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物质意义还是精神意义上,都在于自我的把握,在于不断的发展、发现。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能否真正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是事关中国教育全局和中国教育改革全局的大事。因此,根本上看,尊重大学生的价值,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修养,高扬自主、自立和自强精神,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尤其是依据社会要求、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兴趣、爱好,对于德育的内容、方式、途径、手段等的自由选择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取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含了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文明状况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层次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灵魂。思想素质总是集中地反映一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渗透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二、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等看似无形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改造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强实践。
    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接合。”[4]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多次强调知识与劳动相结合。集中起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导向功能——解决的是为了谁的问题,这是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的问题;激励功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社会和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面对一个不同于书本知识的新的条件和环境,当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实践的“验金石”而被检验的时候,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如果一种理论或者是观念被检验为正确的,这些知识和观念就会得到强化,并且会不断地得到关注,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信念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与此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也会不断地深化;反之,大学生就会产生思想冲突和斗争,对某种理论提出质疑,逐渐产生动摇,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定位。这个过程的进行和完成,从整体看,是复杂、多向和曲折的,会有反复出现。但是,从根本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确立,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及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帮助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比较、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马丁?布贝尔认为,“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当他无意影响他们时,他的蓬勃的生气向他们倾注着,极其有力而彻底地影响着他们。”[5]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识与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把抽象的道德规范的理念,变成现实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的信条和规则,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方面。就是说,应该积极引导,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他们现实生活世界,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和激励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形成团结向上、共同前进的德育气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三、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
    传统德育方式侧重的是单纯的“灌输”,采用的是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和中心的集中式教育方式。在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如同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被钉在各自的座位上,钉在课桌旁,张开着他们所得到的乏味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失去了作用。”[6]虽然灌输的方式在教育中不能被完全地替代,但是,如果过度地灌输,会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的缺乏。尤其是今天,信息革命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代青年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勇于实践,有较强的思想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和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性特征的那些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7]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另一方面,更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知道这些结论的背景、原因和应用;不仅仅是让其知其然,而是让其明白之所以然;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事实是什么,而是给他们一个进行是非曲直评判的标准,让他们进行判断。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3]54正如素质教育的核心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知道结论一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启发,让大学生有自己的眼光和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受教育的主体性是德育中一对基本的矛盾,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它们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两者统一的程度体现着德育的实效性,反映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
    四、在体制和机制上,从简单工作到建立健全互动开放工作系统的转变
    协同学理论认为,形成系统之间、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关系,有助于形成子系统之间时间、空间、结构、功能上有序。“一方面通过竞争一方面通过合作,间接地决定自己的命运。”[8]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渗透性”工作,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与校园文明、文化、教育、治安等各方面的工作相联系的,是与其他工作共同推进、展开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自身的定位看,是一种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相关、与其他工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是系统性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2]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种职能[9]。因此,管理是通过组织与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方面要素,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看,应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互动性的理解,不仅把大学生当做工作的对象,而且,从他们的实践中,积极总结和提炼新鲜的经验,倾听他们的呼声。其中,关键的是, 应健全工作机制,保证领导的决策、学生的参与、工作的展开、信息的反馈、大学生沟通的畅通。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各班级和年级在工作的计划、安排和部署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作,并且,在体制上积极地进行探索,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的畅通,围绕社会热点展开工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变化,关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积极探索理论上的难点,解决思想上的疑点,扩大实践上的亮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五、在工作成效上,从短期效应到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转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于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的实践,在于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和更加高尚的、适合于现代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评价,不应该是即时性的、静止的,而应是发展和运动的,采取运动性的思维方式,立足于长远,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机制完善和良性、健康运行的目的出发,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性、稳定性、持续性。
    从实践来看,有的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有借鉴性的经验,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亮点”,但是,很多地方的“点”没有能够一直亮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没有新的起色,在原地徘徊。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工作缺乏创新,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在各种思想纷繁复杂、相互撞击和各种思潮相互涤荡的情形下,在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生活、思想、观念、意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因此,为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应该实现其可持续性,为了实现其可持续性,应该注意其实效性。为了实现这两方面的结合,关键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该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作格局,为全面创新提供基础性条件。
    在实施这五个转变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一方面,用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另一方面,用新的实践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用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9.
    [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着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1.
    [6] 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
    [7]阿?德米特里耶娃.美学与伦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45.
    [8] 哈 肯.协同学: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7.
    [9]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67-368.




政治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