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论文查询 >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_在线论文查询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

李云

 

 

       财务目标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的财务目标。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就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提出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个创新,但笔者认为其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不适宜。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理论上的不合理性

 

1、利益相互竞争,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可能

在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股东要求分得更多的红利,员工要求提高待遇和福利,顾客要求企业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能为其带来高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要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以降低风险并且企业的购买价格不要太低,政府希望企业能够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并增加税收收入,企业所在社区希望企业能够为社区带来高就业率、主动维护社区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和谐共处。然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相互竞争的,实现一方的利益必然是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比如,员工希望获得更高的工资,而在利润率一定的前提下,高工资必然会侵蚀所有者的利益,而如果要同时保障所有者的利润和员工的高工资,企业则必须提高价格,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的利益又会受损;另外,即使是同一群体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存在利益冲突,如某些员工的高工资也许会导致另外一些员工的低工资或失业。因此,由于在一定时期,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一定的,所以,“投资者期望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李心合,2000),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

2、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岂可相提并论

   首先,企业在根本上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企业与其他组织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无论是把企业定义为专业化的生产组织,还是市场的替代机制,企业首先是因投资者的投资而存在,实现价值增值是企业的原动力。如果企业的财务目标将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提并论,就会将保障员工等的权益以及保证就业、保护环境、保护人权等社会责任放在与股东价值最大化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企业就会迷失方向,背叛自己的天性,变成企业不像企业的奇怪结局。其次,虽然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行资本,都是企业剩余的创造所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们所承担的风险却截然不同。股东将资金投入企业后,如果企业经营成果不佳将得不到预期收益,而且还时刻面临公司破产原投资不复存在的威胁;而债权人的债务企业要定期支付利息并按时还本,当企业破产时一般也能从企业剩余资产中得到部分甚至全部补偿,所以债权人的风险小于股东;企业员工只是接受“资本雇佣劳动”,接受的是一份固定合同收入,企业破产时也具有优先受偿权,所以其风险更小;至于企业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诸如供应商、顾客、企业所在社区等,其风险与投资者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风险越大,收益也应越大,受重视程度也应越大,所以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有所侧重,而不应一视同仁。

3、管理层应该代表谁的利益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层(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负责进行企业的运营,但管理层至高无上的权力源自股东的绝对信任,他们被认为是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股东的“自己人”,与股东之间在利益关系上高度一致,因而,他们首先必须效忠于所有者,而不是员工、消费者或其他的主体。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管理层必须以某种方式平衡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从根本上误解了管理层职责,这种思想既不合理也不实际。因为如果潜在的投资者知道自己用来追逐利润的、承担市场风险的资本将被管理层用来协调其他主体的利益,他们怎么会决定向这样的公司投资呢?另外,管理层对所有的人负责实际上等于对谁都不负责,漫无边际的责任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引,复合的责任就不会起作用。因此,管理层只能代表股东的利益,而财务目标也应该与管理层保持一致。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不可操作性

 

1、概念不清。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 利益相关者,不仅企业管理层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连理论界目前也还没有达成共识。根据Mitchell(1997)等人的研究,理论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三十种之多,其中最窄的定义是指只有那些在企业押了“赌注”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股东、员工、债权人、顾客和供货商五大群体。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并没有清楚的告诉我们,例如临时性雇员和正式签约的雇员一样是利益相关者吗?已经退休的雇员呢?而最宽泛的定义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迷惑,因为按照这种定义,所有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被列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除了上面说的五大群体以外,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企业所在社区等均在范围之内,有时竞争者等也会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利益相关者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身份不确定,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由于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财务目标如何实施?

2、不可计量性。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并没有给企业的管理层指出,怎样才能知道各个利益相关者已经满意。其次,现代生活的国际化以及先进的运输、通信特别是网络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影响范围。如果按照利益相关者最宽泛的定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影响的以及能影响企业活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地区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管理者根本不知道共有多少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平衡,他们根本就无法建立完整的联立方程组。再者,即使假定已经建立了包含所有目标变量的方程组,要管理层完成多个目标同时到达最优化的求解任务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除非这些变量是同方向单调变化的,否则是无法幸运地得到答案。例如,如果要求企业同时实现短期利润、市场份额、利润增长率最大化,只会让管理层不知所措,因为这些目标并非是同方向单调变化的。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认为企业作为相互依存的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组织尽力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际上就是给企业布置了一个并不是同方向单调变化的多变量的同时最大化问题。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既没有具体的标准来判断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标准是什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标准融入模型中,又很难把代表模型含义的联立方程组全部构建出来,更要命的是,同时实现多个目标的最大化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缺乏可操作性是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致命缺陷。

 

三、充分考虑各相关者利益条件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仍应是现代企业理想的财务目标

    1、首先,企业相关者利益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以企业为载体的,而股东以及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是这一逻辑过程的必备前提,只有确保公司持续、健康运营,这些利益才能兑现,没有了企业就不存在相关者利益之说。因此,只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才能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应该说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的最终结果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企业而言,善待员工、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供应商长期合作、偿还债务并培育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都是股东长期利益之所在。从长期来看,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协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不存在冲突。为了股东的长期利益运营公司,管理层必须考虑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也只有充分考虑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使未来现金流量更大,企业价值更大。当今成功的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

2、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涉及公司这一唯一的决策对象,避免了决策考虑对象多样化导致决策目标分散化和模糊化。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满足了目标的唯一性、明确性的要求,增强了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其在指导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总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提出其贡献在于提醒企业应该更多的关注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以确保实现企业价值长期的最大化,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能代替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




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