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论文查询 > 素养 创新 实践

素养 创新 实践_在线论文查询


素养  创新  实践

素养、创新、实践

 

内容摘要:本文以素养的培养为切八点,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对创新能力方面是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文章的重点始终紧紧围绕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素养    创新    实践    探究式学习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革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素养、创新、实践”则是近年来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只有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竟争才有希望。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养、创新、实践”这一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以化学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整个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发现、发明、创造的历史,其中不乏化学家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顽强毅力和为科学而献身的忘我精神,学习这些态度和精神至关重要。同时在学习新知识时也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化工生产,以及人类生存生活的实例。例如:结合《绪言》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化学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足以引起华夏人的自豪感。在讲到元素符号时,简述无锡人徐寿的杰出贡献;在讲到盐时,联系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当代中国人赢得荣誉。在讲到空气、水污染时介绍天气预报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厄尔尼诺现象、“保护母亲河行动”等,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有一种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作贡献的责任感。

2.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通过典型化学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与思维联系起来,以利于知识与技能素养的形成;同时再加以拓展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铁钉生锈的条件时,课本给出三种情况:①铁钉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②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中;③铁钉置于干燥空气中。通过观察:①中生锈,②、⑧未生锈。经分析、讨论最后得出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铁钉最易生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将内放铁钉的试管久放于倒置的水槽中,会发现试管中液面会上升大约1/5,这能说明是空气中哪种气体起作用?其体积大约占多少?最后得出是空气中氧气所致。然后,仿照铁生锈的条件的研究再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研究,结合铜锈的化学式讨论铜生锈还与哪一个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素养教育为契机,全面渗透创新思想。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正负电荷、阴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立、统一及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学习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核电荷数不同引起元素种类改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使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等知识时,说明量变、质变规律,还有内因与外因关系等。在学习过常见酸的性质和酸的通性后,让学生结合教材领悟共性与个性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神经末梢得以充分伸展。

3.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去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科学素养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养  创新  实践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用教材去教”。例如:在学习空气成分时,简述拉瓦锡在重复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推翻错误学说,创立崭新的“氧化”学说。该实验如按课本演示,现象不太明显,我们就改在试管中进行,既简单,效果又明显。让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就“不唯书本”。

又如:O制法实验,课本安排了三个实验,比较繁杂。可稍加改进: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热Mn02、KClO,固体,二三分钟后,再移开酒精灯稍等片刻,将MnO倾倒到盛有KClO,的试管中,即产生大量02。根据这一知识点可启发学生对现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初学化学的同学感到化学的新奇和奥妙,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二、改进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1.成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激励参与做为切入口,千方百计培养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进而才能不断创新。我们学校所在的乡镇是我县私营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及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特别需要我们教师的满腔热忱、殚精竭虑,才能奏效:除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进行细致地思想教育外,在作业批改中,我对学生作业点评也是以激励性批注为主,如“学贵于疑”、“认真学习是你的优点,望能保持”、“专心听讲与认真作业的结合,将使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等等,以此鼓励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善于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例如:在演示H:的可燃性(在敞口试管中)时,老师讲到:即使不纯,只会爆鸣,不会爆炸。但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可简单归纳为“通氢、点灯、熄灯、停氢”等,若第一、二步骤颠倒,解释原因是防止爆炸。这时,就有同学提出质疑。作为老师,除了给予表扬外,引导同学应从产生氢气量的多少上考虑。另外,对于教科书上归纳的分解、化合反应的通式,种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图都有同学提出更好的看法,对于这些看法或观点教师不要“一棍子打死”或“不理不睬”,而是要给以适当的解释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学生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

3.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例如:在学习NaOH与C02的反应时,我先编拟如下问题组让学生思考:

(1)能否像C02通入石灰水那样来证明C02能与NaOH反应?

(2)能否像酸碱中和那样,加入酚酞后褪色来证明反应?

(3)给你一瓶CO2气体、导管、单孔橡皮塞、汽球一只、NaOH浓溶液,

如何证明能反应?

(4)若要证明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还需什么试剂?

又例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化学反应简单明了的表达方法,通过习题类型的变化,能够转变我们的思维角度,推陈出新。常见的题型:直接完成、解释现象、制取物质、去除杂质及信息给予题等,特别是信息给予型,能培养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可溶性钡盐;有-毒,人若误服BaCl2可服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什么?

4.注重与其它各学科的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给创新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

例如:元素符号很多表示特定的含义,如元素名称中的偏旁“金”、“气”、“石”等,“石”则表示与石为伴为固,学生可知“石”字旁的单质为固态非金属。又如;化合、分解、混合物、纯净物等概念若联系语文知识来理解,就容易多了。化学与物理、生物的知识联系密切,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人类健康与氧负离子、人类的保护伞——臭氧等。

5

素养  创新  实践.学习“洋思”经验,课堂教学中以“三个一”、“四比九”为基本原则,给创新思维提供保证。

所谓“三个一”原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讲解、学生巩固训练和当堂作业所用时间之比为1∶1∶1,即各环节均约占15分钟,尤其教师讲解决不能超过15分钟;所谓“四比九”原则,就是知识面的考查不少于40%;学生掌握率不少于90%。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改“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合作学习的过程,做到眼、耳、口、手多种器官结合,给学生以自由度,努力实现自学、精讲、精练、自学的良性循环,给学生以最广阔的思维空间。

6.重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和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日后工作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应试教育的干扰,又由于独生子女多,有些学生养成“骄、娇”二气。例如:有的孩子胶头滴管以[日换新都不会,手上碰了点酸、碱就大惊小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就轮换带领学生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准备,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苦的品质。学生学会了溶液浓度的配制、土壤及水样酸碱性的测定,对学生日后从事农业生产、合理施肥、合理种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进而改变家乡面貌都有一定的帮助,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探究式学习——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探究性学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首先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要有新奇性、兴趣性、梯度性,能触及学生的感觉神经末梢,刺激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发现隐含的争议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碱的时候,可设计一个趣味实验:在一个薄塑料瓶中预先收集满某无色气体,然后再注入一无色液体,发现瓶子变瘪。于是围绕为什么变瘪?瓶内的气体、无色液体可能是什么展开讨论、研究。这时学生会得出很多可能的结论,例如:NaOH+CO2、NaOH+SO2、Ca(OH)2+CO2、Ca(OH) 2+SO2、NaOH+S03等。再如在讲气体检验专题时可设计这样的一题:

  任务要求:鉴别某一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一阶段:现有一装置,推断①、②中可能是什么药品?若按②⑧①④的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

 

 

 

 

 

第二阶段:总结示例的得失,讨论、交流完成设计。

第三阶段: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装置及所药品。

素养  创新  实践其次是交流、选优阶段。这一阶段师生主要是对探究出的不同方法、方案、途径进行整理、总结提炼,得出最优化的方案,付诸于实施。学生在交流、分析和分享同学的成果的过程中,也应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进行交谈、交流和社会生存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习的参与态度、分析能力、个性发展等,给予及时的纠正、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有效的进行,并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把已有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是提供信息、纠正偏错、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素养、创新、实践”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主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肩挑重担,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和突破。化学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应尽量把它诠释给学生,诱发学生的新创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