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论文查询 > 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

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_在线论文查询


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邓小平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的世纪里,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社科理论界的神圣历史使命。未来国内外形势仍将会发生深刻变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应着眼于回答转型期人们思想认识中存在的新问题、解决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未来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趋向大致有这样三个:邓小平理论来源研究、邓小平理论创新研究和邓小平理论发展研究。  
一、邓小平理论来源研究  
恩格斯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不丢老祖宗,发展老祖宗。未来邓小平理论研究,既要联系当代中国的实际,又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并要把邓小平理论放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长河和统一的科学体系中,把握它同马克思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  
根据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和内涵以及邓小平本人的提法,邓小平理论有三个主要理论来源,即晚年马克思的新思想、列宁后期的新思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建国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不仅有主源,还有支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其支源,它们都汇入邓小平理论这条滔滔东去的大江之中,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1、晚年马克思的新思想。晚年马克思的新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论和东方社会主义新道路论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论从劳动二重性是多层次的统一出发,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主义新道路论从讨论“俄国怎样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出发,提到了东方落后国家“怎样搞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有意打破社会主义只有西欧一条道路以及社会主义与商品市场完全对立的理论观点。马克思的“两论”为邓小平作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深层的理论基础。  
2、列宁后期的新思路。1921年,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经济改革,承认落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与利用商品市场的相容性,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调节下的市场作为中介环节,试图通过迂回、渐进、间接的途径走向社会主义。1923年,他又提出了“必须实行全盘的改革”构想,要求实行与新经济政策配套的政治改革和文化革命。1984年,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列宁的商品市场观和全盘改革观对我们形成改革开放总体思路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建国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论。新民主主义建国论提出了一整套新民主主义的建国大纲,其中包括比较系统完整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指出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论探索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宝贵思想萌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1]毛泽东的“两论”是邓小平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直接、最主要的思想来源。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邓小平在进行理论创造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参考别人的经验而不照搬,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同时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市场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想素材;苏东剧变后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为根植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增添了养料。  
二、邓小平理论创新研究  
马克思主义总是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开展邓小平理论创新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在未来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在继承和恢复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作了创造性的发展,他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强调保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的主体精神状态,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时又强调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其深刻的内涵,按照邓小平所强调的,解放思想可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精神状态的改变,二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理论认识的突破,四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这四个层面由外及里,由浅至深,互为联系,缺一不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应当是各个层面的解放思想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20多年来,思想路线理论研究一直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关于思想路线的内涵、地位和作用已有很多研究成果面世,问题基本上能够说清楚。但是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如何贯彻思想路线却又很不容易,怎样在未来的实践中保证思想路线的贯彻?这是理论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唯书唯上,不面对现实,不接触矛盾,不注重从现实的矛盾中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出的东西道理对头,但在实际中不好操作,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把思想路线贯彻下去,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必须实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全社会的反馈、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提高领导者的理论素养,制定坚强的党性原则。在新世纪里,改革攻坚需要新的解放思想,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这就要研究在复杂的形势下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重视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研究,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倡尊重亿万人民的实践,不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三、邓小平理论发展研究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尽管邓小平理论体系已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但仍是一个“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就要对邓小平理论基本原则在新的时代高度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并在对新的实践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向邓小平理论体系提供新观点、新内容,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是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态度,也是邓小平同志期望于我们的。”[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进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其理论新贡献突出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概括,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基本方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新发展将是邓小平理论研究最为重要的方面。  
1、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体制创新。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理论探索、体制创新。在理论上,明确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重新界定了公有制的内涵、外延,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形成了新思路,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在体制上,对社会主义经济产权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公有制企业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解放生产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学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理论的突破,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原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政企分开与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的建立;转轨时期的宏观调控及其理论;等等。邓小平经济理论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还有发展战略理论。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国民收入区域分配不平衡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缩小地区差距的目标、途径和政策;消除农村贫困和实现农村小康、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式;等等。  
2、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初步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依法治国为方略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表现为:把我国政治生活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这三个要素和环节统一起来,党的治国理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出“三个代表”论断,深刻地揭示新时期执政党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角度研究邓小平理论,可以有以下几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法制化基础;党内民主化及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关系;党的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制度保障;如何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全面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等等。  
3、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文化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要求有先进的社会文化与之相协调。在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可缺少,主要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如何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做到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邓小平文化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J].求,1998年,(4).  




政治理论论文